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大同市盲聋职业中学 > 科研 >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科研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018-06-18

  教育部20029月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并非只局限于治疗心理问题,更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使其适应社会生活。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可分为3级:

  1.一级目标

  一级目标定位在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发展为主。当前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以心理问题为专题,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发展,即促进特殊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指导儿童调节和控制情绪、改善精神状态、建立自信心等,都是以儿童能够更充分地发展为目标,有目的地开发特殊儿童心理潜能;也引导特殊儿童在更高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而这种潜能的开发因为更具有突破自我认识局限性的特征,往往使儿童在能力发展、信心重建等方面实现一定的飞跃。例如,对特殊儿童加强日常生活训练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要经常而即时地让儿童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儿童为达到目的而努力。

  2.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定位在通过心理辅导和咨询解决心理问题,以预防为主。当前学校通常都设置了心理辅导室或咨询室,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个体或群体进行辅导和咨询。但这并非意味着只有出现了心理问题的个体才应得到关注。特殊儿童多半易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这往往显示出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障碍,不但影响个人适应与人际交往,而且还会妨碍学习和智能的发挥。教育者应善于觉察儿童情绪和行为的异常变化,注意其不良适应,及早发现和预防。如果儿童不良情绪及异常行为已经发生或已开始恶化,则应迅速进行辅导与治疗。若能明确辅导目标,把握辅导时机,则会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这种适应性辅导应伴随儿童的发展过程,注重其身心状况,支持和帮助他们适应各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

  3.三级目标

  三级目标定位在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以矫治为主。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目标的诊断和治疗特别需要专业人士(如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介入。这一工作过去常由心理咨询机构和医院来完成,但它们在治疗中偏重病症的消除,忽视了特殊儿童自身的积极潜能、自愈能力和构建良好心理状态的功能。教育者应与特殊儿童建立和睦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受重视,而不是一个被质询、受辅导或被治疗的“问题”人物,这样才有可能开展下一步的咨询与治疗。例如,对有自闭症或自闭倾向的儿童,可用游戏法促进其成为游戏关系中的伙伴。教育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心理辅导的起点和线索,在此基础上改善或矫正儿童的问题行为。

 

  上述目标把矫正儿童偏差行为和消除心理问题作为短期目标(三级);把培养儿童正确的自我观、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社交生活能力等作为中期目标(二级);把促进儿童自我完善、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一级)。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