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大同市盲聋职业中学 > 科研 > 注意课堂延伸 提高聋生语文学习能力

科研

注意课堂延伸 提高聋生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大同特教学校大同市特殊教育大同聋哑康复

2015-04-21

 姓名:贾彩琴   联系方式:13934756116    邮编:037006

摘要: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由于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的制约,学习能力在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反映了学生认知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连续过程。因而,如何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各阶段之间妥善衔接,推动学习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核心。

关键词兴趣 预习 引导 参与 方法 交流 学习能力

一、聋生语文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在聋哑学校里,你会看到很多聋生整天忙忙碌碌的学习语文,可是学习效率低,成绩差。有的学生到了高中毕业,语文水平还达不到正常学生小学毕业的水平。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聋生的生理原因造成的,所以如何针对这个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是聋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影响聋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生理原因: 
    1、听觉受损是聋生语言水平低下,影响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听觉受损并缺乏有效的早期干预,导致许多聋童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科学研究证明,孩子在2至7岁可以很轻松自然地习得任何一种语言,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培养语言能力的时间越晚,孩子习得一种语言的难度就越大,而且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智力的提高与语言的发展是互相推动的,语言发展得越晚,其智力发展也越迟缓。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没有养成运用语言的习惯,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导致他们语言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促进聋儿的的语言发展,早期干预至关重要,错过他们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他们形成和发展语言能力的终生遗憾。因此影响到学生的对文化课的掌握,导致学习能力低下。认识的特点和方式制约着聋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听力损失使聋生感知外界事物的途径单一,也制约了他们感知活动的范围和深度。聋生对世界的理解建立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很难摆脱直接映象,进入到抽象和逻辑思维阶段,带有明显的原始形象性。 
    2、聋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个瓶颈状态:即很难实现由视觉流程到抽象语言重组的突破。聋生在进行主要依赖形象记忆的字词学习时,与正常学生差距并不明显,学习困难也并不突出。而一旦进入到需要理解、概括、编码等抽象思维活动参与的高一级学习时,学习困难就迅速的在各个方面显现出来,理解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运用的迁移性、延伸性等学习品质都远远落后于健听学生。正是聋生认知与思维的特点导致了这种状态的长期存在,而又很难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导致聋生文化课学习进步迟缓,逻辑思维能力差。 
    3、聋生在口语受阻的情况下,为适应生活需要,他们多采用手语作为思维载体和交往工具。手语相对有声语言而言,存在着词汇贫乏,语法结构松散,缺乏完整性、逻辑性等特点。手势语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规则,对聋生学习规范的汉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干扰,严重影响他们理解汉语言内容、运用汉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的形成。从而影响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想象和掌握,逻辑分析能力较低,导致语文学习能力差,成绩不理想。 

二、语文学习能力的鉴定

 

    所谓语文学习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指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 

    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能力不同,二者是学习能力和知识能力的关系。语文能力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学习能力就获得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能力。

三、提高聋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筝,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如今新课程更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拓展空间。语文的课程改革使我们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面临这个挑战,首先我们必须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力求在有限的教学课堂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针对语文学科和生本身的特点,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是能力发展的原动力,是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益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学生因此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从而激发其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对学习语文感兴趣。

例如,《核舟记》课文教学分成小组进行表演五个人的神态,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学生学习课文,互相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笑声和表演中学到知识。朱自清《春》的这一课,我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把学生带到校外体验自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天空、树木、路边的小草以及田野等。学生在自然的课堂中不需要教师更多的讲解便会感到春天的到来。如,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看到天空是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蜻蜓在飞来飞去。”有的说:“我看到树都长了嫩芽了,路边的草绿绿的,还有几朵野花呢。”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积极地投入,思维活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享受美好春天的同时,也激发其好奇的心理,因此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二)学会预习,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语文教学中文体不同,预习方法当然也会有所不同,要根据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及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不同的文体,制定预习方法,文体不同,预习各异。

    一般说来,每课的预习包括三个板块:作者及背景介绍,字词积累,内容理解。导学案的设置最忌“高、大、全”,要抓重点,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换位思考,他们能作什么,摸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1、字词积累

(1)现代文阅读:摘录的预习过程发音困难的词语、字音字形方面易错的词语、新积累的好词等等,每课不少于5个。

(2)经典阅读;摘录预习中字音有疑难的词语、词义不能理解的词语、重要的文言词语,每课不少于10个。

2、内容理解

每篇课文至少读两遍,根据各种不同的文体,做一下要求:

  (1)小说:能结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要素来概述故事。要会简单分析人物形象:能找出主要人物,并说出他(她)是怎样的人,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结合小说内容体会它的作用。

  (2)散文:叙述性散文,能概述事件,体会主题,并可以选择一些好词佳句来分析与鉴赏。记人的散文,理解人物形象,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并能选择一些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与赏读。抒情类散文,能读懂所写景物或所托之物的特征及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对其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朗读和赏析。

  (3)说明文: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文章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能举例说明。了解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并找出其标志性的词语。体会语言风格,并举例说明。

 

 

(三)合理引导提高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聋校语文教学主要抓字、词句的训练,理解及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训练重点,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为质疑是学习能力发展的前提,是促进理解的一种手段。“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主动力。作为老师,必须利用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进行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为达到这一点,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确实感到困惑的,经过思考可以解决的,能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的目的。使学生既保持学习兴趣,又能解决问题。如《背影》这一课,学生遇到一些难理解,但需要重点解决的词语:“差使、交卸、狼藉、祸不单行、赋闲、勾留、典质迂、蹒跚、颓唐、触目伤怀、琐屑”等。我先让学生质疑、讨论,再借助生活的画面来帮助学生体会、感受;又如《长妈妈与《山海经》》一文是在叙述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她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规矩,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山海经》,我插入当时故事背景,让学生走进长妈妈的人生故事,体味我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在思维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语文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主动参与,提高学习能力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亲身体会才有心灵的震撼,才能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主动参与是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养成的重要标志。教师必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使教学充满生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文章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同喜同悲,共乐共怒,从而引起感情共鸣,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狼》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游戏“狼和猎人”,要一位同学扮演猎人,一位同学扮演狼,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表演,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注意神态、动作和语气。这下子,学生的兴趣全来了,学生也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融洽的气氛中体会参与的乐趣,轻松地学习,真正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主动参与可促进学生思考,经常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需要。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激疑、质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通过巧妙释疑、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发展,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调动学生独立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思维、发展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五)“授人以渔”,提高学习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是古人教学经验的重要结晶,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通过几个结构方式一层一层分别阐述的。教师可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各种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学法指导,融课堂教学与学法指导为一体,使学生在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具有并能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体现。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也就使教学达到了“授人以渔”的境界,学生学习能力也因此得以提高,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例如,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中,由于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小骆驼的外形特点,突出了它的外表难看,从而引出了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我只要求学生精读第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自己体会“有用的东西就是美的”。而教第四自然段时,我出示句子:“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看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让学生阅读、讨论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此只是点拨。通过“教、辅、放“的三步教学过程,使教法转化为学法,教法和学法相融,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六)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合作有利于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交往与合作中,为了获得同伴的接纳,学生必须认真思考,进行分析、总结,由此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得提高,思维得到锻炼。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不断发现自己思想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实现认知结构的重构,提高其学习能力。课堂上如何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加强反馈与调控,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吸引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芦花荡》时,教师先不要急于带读或教生字,而应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即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教基础差的学生,几个几个分成一组互读,熟读后,互相找出生字并组词,且看谁找得快、组得好。老师只巡视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不但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对自己的成功欣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课堂入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珊;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之我见[N];毕节日报;2009年

[2]振峰;试论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聋生思维发展的作用[N];莱芜日报;2010年

[3]邹兴桂;梁山特殊教育学校;重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N];学知报;2010年

[4]陶仲英;聋校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

[5]洪敏辉;自主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J];现代特殊教育;2005年09期

[6]赵喆;对聋生创新型课堂教学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李海林:语文教学科研十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9]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