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大同市盲聋职业中学 > 科研 > 低年级聋哑学生责任心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探究

科研

低年级聋哑学生责任心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探究

关键词:

大同特教学校大同特殊教育学校大同市特教

2013-12-26

此论文荣获2013年全省特教论文大赛三等奖
低年级聋哑学生责任心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探究
       
       单位: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 姓名:李智伟 联系方式:15110799660 邮编:037006
       
       【内容摘要】
       聋哑生的教育在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我们重视聋哑生的德智体等全方面的发展,重视他们道德的培养,重视外在约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却往往忽视了责任感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责任是做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源泉。有了责任感,聋哑学生才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学习知识和本领中去,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在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中,增强聋哑学生的责任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同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将对促进聋哑学生发展,促进特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这将会成就孩子美好的一生。
       【关键字】低年级 聋哑学生 责任心 习惯 培养
       【正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水平愈来愈高,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责任感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淡漠,同样表现在聋哑学生的身上。小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因此加强聋哑生的德智体发展的同时,将低年级聋哑学生责任心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融入到小学教育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小学生学生群体的责任心意识日益缺失,严重制约着和谐校园建设的品位和质量。本次调查共派发调查80份,男生46人,女生34人,独生子女20人,非独生子女60人。一年级18人,二年级12人,三年级14人,四年级16人,五年级10人,六年级10人。
       一、低年级聋哑学生责任心和行为习惯的特点:
       1.低年级聋哑学生在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自己的学习,生活自理、自立能力方面责任心明显较高而且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过调查表1结果显示,大家最赞成的是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卫生保健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好好吃饭,不挑食,少吃零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做到当日事,当日毕;自己的事自己做(收拾书包,洗衣物、红领巾等)这四个方面。
       表1 低年级聋哑学生责任心和良好习惯表现最好的方面 顺序内容选择人数赞同率 1掌握卫生知识,养成卫生保健习惯,讲究个人卫生2328.7% 2好好吃饭,不挑食,少吃零食1620% 3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做到当日事,当日毕1215% 4自己的事自己做(收拾书包,洗衣物、红领巾等)810% 5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67.5% 6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如:扫地、洗碗、抹桌等56.25% 7要懂得自我防范,不要轻信陌生人45% 8克服任性、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上的偏差33.75% 9注意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2.5% 10主动预习、复习,虚心求教,敢于置疑,不耻下问11.25% 2. 学生责任心和良好的习惯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长有逐渐变强的趋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强,在意识和行为上也表现的更加成熟。据调查,在回答你多久会给父母捶捶背?这一问题时,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责任心和良好的习惯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长有逐渐变强的趋势。
       表2给父母捶背频率调查表 星期(次)
       年级(%)>1515—109—5<5 一年级15%27%54%4% 二年级34%26%37%3% 三年级48%23%27%2% 在回答做错事,如果父母责备你,感受如何?这一问题时四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选择情况见表3 项目
       %知道父母为自己好不高兴但接受怨恨父母 %(四年级学生)45%37%18% %(五年级学生)55%33%12% % (六年级学生)63%26%11% 3. 聋哑学生接受责任心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有待提高改善。
       一是聋哑学生接受责任心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环境有待改善,责任心不强,没有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很多;二是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跟大众交流有困难,在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有不同程度的流失。三是聋哑学生接受责任心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资源不足,有关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不多,书籍不多,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关于这方面的教育。
       通过调查我们很容易发现,责任心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在低年级聋哑学生的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失。造成低年级聋哑学生责任心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缺失的根本原因来自于社会现实、学校教育、家庭氛围三个方面的原因。
       二、低年级聋哑学生责任心和良好习惯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现实的因素。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中国和世界文化、价值交流也日益加深,并且社会主义道德无疑已成为社会道德主流。但是西方价值观念例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其他腐蚀思想和道德价值也随着改革开放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多样化利益和思想观念一起迅速长大,一些腐朽思想对中国学生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重要冲击。人们普遍难以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契合点,他们将金钱的多少与幸福的程度等同起来,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不是为了完善社会,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难以充分实现而否定这一社会,但对于自己在净化、改善社会风气方面的责任,却不愿意承担。
       3.学校教育的因素。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喜欢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德育活动及学生的道德面貌,对学生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不足。我国学校教育习惯于以政治视野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盲目地要学生背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大责任,这种乌托邦式的苛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状态。
       4.家庭氛围的因素。
       重视亲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做出一切牺牲。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呈现出超重的趋势,与此同时,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把本该是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缺乏回报他人的实践,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生存的基本技能和对自我、家庭、社会负责的精神。当前很多聋哑孩子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冲突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孩子的青春期表现得更加突出。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得到成人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可。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不断增长的独立意识,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来要求孩子。只有平等沟通,才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才有助于建立一个 定、和睦、健 康的家庭关系。
       三、加强聋哑学生责任心和良好习惯的教育
       1、激活责任需要,提高责任认识。
       故事激发;利用宣传阵地,认识责任意识;抓住突发事件,及时宣讲,适时进行责任感教育。
       2、重视文化陶冶,优化责任环境,再现责任意识,培育责任情感
       (1)营造责任感教育的学校文化氛围
       首先,师生动手搜集故事,形成《责任感故事集》。其次,学校在教学楼走廊和办公室挂上教师、学生自编自书的责任心格言牌匾,在学校每层楼墙壁的醒目处,贴有爱护校园是我责任、有责任感的人今天可能平凡,明天决不平凡。等小标牌,再现责任意识,时刻提醒师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体现责任心。学着负责,学会负责。
       (2)营造责任感教育的家庭文化氛围
       3、深化责任体验,养成责任行为
       (1)强化课堂渠道,渗透责任意识,寓责任感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在心理健康课中培养责任感;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培养聋哑学生责任感。挖掘教材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学习责任感;在作业批改时巧妙运用微型评语培养责任感。
       (2)寓责任感培养于学校活动之中,借助各种活动,体验责任意识。
       4、寻求家庭支持,拓展责任意识,寓责任感培养于家庭教育之中
       (1)激发家长责任情感,得到家长认可
       (2)要求家长做到三做到。提供尽责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孩子,家里的事别人的事帮着做;要求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5、内化责任信念,塑造责任品格
       设立多种奖项,注意对聋哑学生积极的责任行为的强化。让大多数聋哑学生都获得成功。如:增进协调奖、社会责任公民奖、珍爱生命奖、荣誉少年奖。为聋哑学生创设更多的选择机会,让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通过自然后果惩罚法提高孩子表现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所谓自然后果惩罚法是通过让孩子承担由于自身不负责任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自已不负责任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认识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在内心树立起责任意识,以避免类似不良结果的再次发生。
       【参考书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主编,《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徐美贞,《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